首页

黑冰女主家奴

时间:2025-05-29 11:45:10 作者: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在清华大学开幕 浏览量:90707

 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(周昕)“筑光为梦矢志兴邦——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”(以下简称“展览”)开幕式28日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。

5月28日,“筑光为梦矢志兴邦——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”开幕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。(清华大学供图)

  王大珩(1915年-2011年)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“拓荒者”,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,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。

  本次展览通过40块图文展板、13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及16个实物展柜,全方位展现王大珩先生的科学人生。展览分为“自强不息求学路”“筚路蓝缕铸光魂”“高瞻远瞩谋国策”“育才铸器光华夏”“白首同心为家国”“风范长留励后人”等板块,生动展现王大珩从清华学府逐梦、英伦深耕光学技术,到回国后在长春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、带领团队研制“八大件”与红宝石激光器等仪器,攻克“两弹一星”关键光学技术,再到1986年牵头提出“863计划”,1992年与其他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建立中国工程院,晚年力主自研大飞机等重大历程。

  展览还同步展出多组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展品,立体呈现王大珩先生的科研历程与精神脉络。从清华求学时期的成绩单,到带领团队熔炼出的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实物,再到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推荐信,实物以多元维度,串联起科学家王大珩与中国科技发展同频共振的人生轨迹。

 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介绍,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王大珩科学成就的致敬,更是对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传承与弘扬,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以王大珩先生为榜样,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
  作为中国光学教育的领航人,王大珩创办长春光机学院(现长春理工大学)等多所高校光学专业,推动光学工程成为一级学科,培养了包括王之江、蒋筑英、姜会林等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。

  “作为王大珩院士的一名学生,我受到老师30年的教诲。如今,作为长春理工大学的一名老教师,我亲笔撰写并宣讲王大珩的光辉业绩,深切怀念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精神。”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说。

  清华大学2023级物理系本科生叶贤梁在参观完展览后表示,自己要以王大珩先生为楷模,保持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,脚踏实地、心无旁骛读好书、做好学问、搞好研究。“王大珩先生用‘光’改变了中国,他的‘光’将永远伴随着我们。”

 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、档案馆、物理系,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,长春理工大学联合主办。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,将持续至8月底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百年古镇奏响网络普法乐章

(44)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,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。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。健全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,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。健全灵活就业人员、农民工、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,扩大失业、工伤、生育保险覆盖面,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,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。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,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,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。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。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,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,加强医保基金监管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。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。

第二届中国(西安)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幕

据悉,近年来青海各地深化“冰雪+体育+文化+旅游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加大推广引导力度,丰富产品供给,激发冬春季文旅市场活力,让“暖元素”盘活“冷资源”、“冷资源”撬动“热产业”,带动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。(完)

以批准同黎真主党的停火协议 但称将保持行动自由

在第四届进博会上,耐克宣布在深圳建设耐克中国技术中心,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,让耐克牢牢把握住线上机遇。在第五届进博会上,耐克宣布在其中国物流中心建立“全自动无人立体仓”,可以实现高度智能自动化和熄灯运营,极大地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韧性。

“非遗+”赋能山西文旅:传统与现代的交融

“这里是龚大塘鸭林冲,曾是合肥市二环以内最大的整建制城中村。原来棚户区有1000多户近万人在这里生活,是周边没有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的‘凌乱片区’。”合肥市瑶海区嘉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康妤介绍说,2019年正式启动该城中村改造项目以来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目前周边有19个在建项目,涉及重点路桥、教育、水环境治理以及复建点等项目。

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

中国人总说,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。但交通领域,似乎不足以让哈萨克斯坦民众直接感受到“现代化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哈还做了什么呢?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